急救科普知識:為何把“猝死”稱作“病魔之首”?看完后你會對猝死有一個基本的認知
猝死,顧名思義,就是突然死亡的意思,更確切的說法指的是“貌似健康或病情基本穩定的患者在發病后6小時內,發生突然、意外、自然的死亡”。這個“發病后6小時內”是我國的規定,與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相同,其他國家或地區還有規定為“12小時”“24小時”。不過多數學者主張“1小時”突然死亡就可以稱為猝死。
時間不是絕對的。我們都知道相聲演員侯耀文先生也是因為心梗導致猝死。聽聞此消息我內心很悲痛。侯耀文先生上午開始發病,感到后背疼痛,下午6點多離世。時間超過了6個小時,我們業內人士都認為他是心源性猝死。在人類所有的疾病中,就突發性、緊迫性、兇險程度和后果而言,無論過去、現在還是將來,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疾病能夠與猝死相比,所以它又被列為“病魔之首”。
判斷猝死最關鍵的依據在于它的三大特點:突然、意外和自然死亡。“突然”表示急驟,時間短;“意外”表示預料不到,這兩個詞不用解釋,幾歲的孩子都明白是什么意思;但“自然死亡”大多數人就未必知道是什么意思了。“自然死亡”指的是由于各種疾病導致的死亡,符合生命和疾病自然發生、發展的規律,沒有暴力干預而發生的死亡,不包括由于疾病以外的各種原因導致的死亡。諸如觸電、溺水、刎頸、自縊、急性中毒、車禍、高空墜落、工傷事故、自殺、他殺等,稱之為非正常死亡,也叫暴力性死亡。
猝死可分為兩大類: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。所謂心源性死,也稱心臟性猝死,約占猝死人數的五分之四以上,一般在發病后1小時內就死亡,主要是由于心臟的某種原因導致患者突然死亡。患者以前可能患有心臟病,也可能并無心臟病史。引起心源性猝死的心臟疾病有兩類:一類是冠心病,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嚴重類型,是導致猝死的第一原因,占猝死總數的80%~90%;另一類是除冠心病以外的其他各種心臟病,如心肌炎、心肌病、主動脈夾層動脈瘤,等等。
國家心血管病中心2019年發布的數據顯示,中國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約為每10萬人中有41.8例,也就是說全國每天有1500人發生心源性死。院前心肺復蘇術(CPR)的自主循環恢復率為25%~40%。我國心源性猝死患者最終能被搶救回來,并完全恢復的概率只有2%左右。
非心源性猝死也稱非心臟性猝死,指患者因心臟意外的原因導致的突然死亡,占全部猝死的10%~20%。其中,心梗是冠心病中一個非常嚴重的類型,為冠狀動脈閉塞、血流中斷,使相應的心肌因嚴重而持久的缺血發生壞死,而導致心臟功能的嚴重損害,死亡率很高。所以重視預防和加強健康教育特別重要。
聲明
書中描述的急救方法僅供參考,不作為實際情況中完全依賴的手段。當突發危急情況時,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,在施以正確急救的同時盡快撥打急救電話120,以免錯過最佳急救時機。
以上文字內容來源:《關鍵時刻能救命的急救指南》賈大成——著
?
原文鏈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ncsoajXEKZoBcrpifmAtlg
廣東品瑞科技有限公司
Guangdong PinwillScience&Technology Co.,LTD地址:廣東省東莞市南城街道雅園中心路2號3棟304-305室
業務咨詢:13686183913/陳經理
電話:400 9620 3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