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震知識科普,自救,互救,如何應急救護!?
今天我們聊一聊地震自救互救及如何搜救應急救護行動。
一、什么是地震
? 地球在公轉和自轉等運動中,會積攢大量的能量,而這些能量最終將被地殼釋放,在釋放過程中產生的波動,叫做地震。
?
二、地震的類型
?1.構造地震
多由地殼發生斷層引起,地殼在構造運動中發生形變,當變形超出了巖石的承受能力,巖石就發生斷裂,釋放能量,形成地震。
2.火山地震
由火山活動引起的地震,如巖漿沖破圍巖或氣體爆炸。
3.塌陷地震
因巖層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,主要發生在石灰巖等易溶巖分布的地區。
4.誘發地震
在特定地區因某種地殼外界因素誘發而引起的地震,如水庫蓄水、注水抽水、采礦和地下核爆炸等。
?
三、地震震級
地震震級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;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,它是根據地震時釋放能量的多少來劃分的,震級可以通過地震儀器的記錄計算出來,震級越高,釋放的能量也越多;國際通用的震級叫里氏震級有0-10個級數。
?
四、地震烈度
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壞的程度。對同一個地震,不同的地區,烈度大小是不一樣的。距離震源近,破壞就大,烈度就高;距離震源遠,破壞就小,烈度就低。從1度到12度共分12個烈度等級。
?
五、地震帶分布
地震帶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帶,在地震帶內地震密集,在地震帶外,地震分布零散。世界上主要有三處地震帶—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、歐亞地震帶、大洋海嶺地震帶。
?
中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――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,受太平洋板塊、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,地震斷裂帶十分活躍。中國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:臺灣省、西南地區、西北地區、華北地區、東南沿海地區和23條地震帶上。
?
六、我國地震的特點
1.地震多
5.0-5.9級地震:16次/年。
6.0-6.9級地震:4次/年。
7.0-7.9級地震:2次/3年。
8.0級以上地震:7次/100年。
2.強度大
2001年昆侖山口西8.1級地震。2008年四川汶川8.0級地震。
3.分布廣各省均發生過5級以上地震。
30個省發生過6級以上地震。20個省發生過7級以上地震。
4.震源淺
寧夏海原,1920.12.16,8.5級,17km。
遼寧海城,1975.02.04,7.3級,16km。
河北唐山,1976.07.28,7.8級,23km。
四川汶川,2008.05.12,8.0級,10km。
青海玉樹,2010.04.14,7.1級,14km。
四川雅安,2013.04.20,7.0級,13km。
5.災情重
1303年山西洪洞8級地震,死亡20萬人。
1556年陜西華縣8級地震,死亡83萬人。
1920年寧夏海原8.6級地震,死亡23.4萬人。
1976年河北唐山7.8級地震,死亡24.2萬人。
2008年四川汶川8.0級地震,死亡6.9萬人。
?
七、地震的危害
由于強烈地震而使山體崩塌,形成滑坡、泥石流;
水壩、河堤決口或發生海嘯而造成水災;
震后可能流行瘟疫;
由于沒有熄滅的火源、燃扡管道泄漏或電線短路引起的火災;
地震使生產、儲存設備或輸送管道破壞造成有害氣體蔓延;
震后由于人們為了避震而造成踩踏傷亡;
以及由于人們對地震知識缺乏了解,或者由于某些社會政治因素產生的地震謠言,往往造成較大的社會心理影響等。
?
八、地震的預防
當前科技水平尚無法準確預測地震的到來,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地震也是無法預測的。對于地震,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級、固定家具、建立完善的應對體系等。
平時多了解周邊環境,加固房屋,合理安排布局,做好應急食物和水的儲備,配置應急工具包,填寫急救卡片,備注好個人信息等,以更好地應對災害的發生。
?
九、地震的應對
地震來臨時,是跑?還是躲?
1.室內避震
①迅速躲在低矮、堅固的家具旁或內承重墻墻角等地方。
②躲進開間小、有支撐物的房間等。
③抓牢固定物,保護好頭部,及口鼻。
④千萬不要輕易跳樓,不要躲在樓梯處,不要乘坐電梯。
⑤不要到外墻邊、窗邊或陽臺上避震。
2.室外避震
①就地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,不要立即返回室內。
②避開高大建筑物,特別要避開有玻璃幕墻的建筑、過街橋、立交橋、高大的煙囪、水塔等。
③避開危險物,如變電器、電線桿、路燈、廣告牌等。
④避開其他危險場所,如生產危險品的工廠,儲藏易燃易爆品的倉庫等。
⑤如果在野外,不要在山腳下、懸崖邊停留。遇到山崩、滑坡,要向垂直于滾石前進的方向跑。
⑥要避開河邊、湖邊、海邊,以防河堤坍塌、潰壩、洪水或出現海嘯。
3.震后自救
①要樹立生存信念,相信有人來救你,千方百計保護自己。
②判斷所處位置,改善周圍環境,擴大生存空間,尋找和開辟脫險通道。
③保證呼吸暢通,聞到異味或塵土較多時,設法用濕衣服捂住口鼻。
④不要大喊大叫,盡量保存體力。聽到動靜時,用磚頭、鐵器等物敲擊鐵管和墻壁或吹響口哨,發出求救信息。
⑤盡量尋找和節約食物、飲用水,設法延長生命,等待救援。
⑥如有外傷出血,用衣服進行包扎,如有骨折,就地取材進行固定。
?4.震后互救
①對埋在瓦礫中的幸存者,要先建立通風孔道,以防窒息。
②挖出后應立即清除口鼻異物。蒙上雙眼,避免強光的刺激。
③在救出傷病員時,應保持脊柱呈中立位,以免傷及脊髓。
④救出傷病員后,立即判斷意識、呼吸、循環體征。
⑤先重傷,后輕傷。外傷出血給予包扎、止血;骨折予以固定,脊柱骨折要正確操作。
5.災后防疫
災后疫情暴發的風險主要與是否有安全的水源、衛生設施、人群密度、人群自身的健康狀況以及是否有醫療服務等相關,與當地的疫病生態相互作用,并最終影響傳播性疾病暴發風險的大小以及感染人群的死亡率。
震后防疫是首要:注意飲水飲食,臨時搭建帳篷注意防火,按規定服用預防藥物。
?
地震后如何進行搜救呢,地震災害具有很大不確定性,救援現場也將面對復雜的環境和不同的救援難題,對于受困人員時間就是生命,而也需要注意救援人員的安全,如何用最少的時間、最低的投入,營救出更多的受困人員是救援行動的最終目標。
在救災現場多堅持一分鐘,也許就能挽救一條生命,地震后中長時間被困后獲救的幸存者,并非奇跡;幸存者可能在坍塌建筑物中的蜂窩狀空穴存活2-3周以上,在完全排查所有空穴之前或搜救時間已超過三周之前,絕不輕易放棄。
?一、救援場地評估
1.封鎖現場,設置警戒帶,禁止無關人員進入;
2.評估工作場地及周邊可能存在的危險,做好應對;
3.評估受損建筑物結構,用途等;
4.標記危險區域和危險目標;
5.完成工作場地評估表;
6.向救援隊通報工作場地評估結果。
?
二、救援場地評估方法
1.收集信息
①向指揮部或當地政府獲取救援場地及周邊信息;
②向當地群眾群眾詢問救援場地及周邊信息;
2.現場勘查
①繪制現場草圖;
②對現場進行分區;
3.監測與檢測
①可在救援場地安裝結構穩定性監測和余震報警裝置;
②配帶儀器檢測工作場地的危險品及危險源;
?
三、搜救行動
明確搜救區域,表明身份,根據現場情況,有時需要大聲呼喊,有時需要保持現場相對安靜,以便識別受困人員,記錄搜救情況,即時反饋。
1.人工搜索
①詢問知情者并核實信息。
a是否存在受困人員;
b如果有受困人員,應詳細了解受困人員的位置及數量;
c受困人員所處位置的危險信息。
②敲擊、喊話器,監聽受困人員信息。
a將搜索人員排成一字形、弧形或環形;
b應多人反復監聽確認受困人員信息。
③搜救人員注意自身安全。
?
2.儀器搜索
儀器搜索主要使用聲波/震動監聽設備對受災區域進行搜索,也會使用光導纖維設備、紅外熱成像設備,或者其他設備進行搜索。
①聲波/震動生命探測儀
a將檢波器排成一字形、弧形或環形;
b應根據聲音信息調整檢波器位置。
②光學生命探測儀
a尋找現有縫隙或孔洞;
b利用破拆裝備鉆鑿形成縫隙或孔洞;
③電磁波生命探測儀
a應保證搜索區域內沒有無關人員;
b只能反活物的信號,應進行再次確認。
?
3.搜救犬搜索
a一支搜救犬分隊通常由兩只搜救犬及其訓練師和一名隊長組成,在搜救任務開展初期一般部署兩支搜救犬分隊參與搜救;
b多條搜救犬對同一區域搜索,最少一條犬確認。
?
4.綜合搜索
a人工與搜索儀器交叉搜索確認;
b人工與搜救犬交叉搜索確認;
c搜救犬與搜索儀器交叉搜索確認。
?四、搜救隊伍設置
隊長:分隊的領導指揮者,概括情況并記錄信息,與指揮部聯絡溝通,描述細節和提出建議。
技術搜索人員:執行電子儀器搜索。
搜救犬專家:執行搜救犬搜索并對發現的幸存者進一步確認。
醫療急救人員:為幸存者及參與搜救人員提供醫療急救處理。
結構專家:評估建筑物穩固性,并提出支撐加固建議。
有毒物質處理專家:監測搜索區域及周邊空氣狀況,評估、鑒別并標記出毒物的威脅。
營救專家:對搜索分隊進行輔助,包括為電子監視設備(相機、攝像機)鉆孔擺放,并負責設置監聽措施。
等等......
?
五、營救行動
1.營救行動組織與管理
①營救行動一般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實施。
②營救小組組長、安全員、醫療隊員應佩帶明顯標識。
?
2.營救行動程序
①制定營救計劃
a營救人員作業編組和任務分工;
b營救裝備數量和性能要求;
c后勤、通訊保障和資源需求;
d緊急撤離路線和緊急撤離區域;
e信號、記號規定
②劃分工作區域
a危險區
b安全監視區
c醫療處置區
d營救裝備存放區
e進入、撤出路線
f安全撤離區
h輪換休整區
③創建營救通道
a垂直創建營救通道;
b水平創建營救通道;
c利用救援機械、裝備和繩索救援系統創建營救通道。
④移出受困人員
a醫療隊員應全程參與并協助移出受困人員;
b應在移出前遮擋受困人員的眼睛,對頸椎、腰椎損傷的受困人員應先保護后移出;
c傷情嚴重的受困人員,應由醫療隊員檢查傷情,決定處置措施和移出方法;受困人員移出前應做好急救、轉移、后送準備。
?
⑤轉移受困人員
a醫療隊員應全程參與并協助轉移受困人員;
b轉移受困人員應保持平穩,對傷情嚴重的受困人員應進行現場急救;
c利用機械、車輛轉移受困人員時,應由獲得職業資格的人員操作;
d利用繩索系統轉移受困人員時應由經過繩索救援訓練的人員操作;
?
3.營救方法
①移除障礙物
a根據密度表評估障礙物的重量選擇移除裝備;
b大型機械移除障礙物時應由獲得職業資格的人員操作機械;
?
②支撐、加固受損、不穩定建筑物
a應避開結構松動、移位和懸掛的部位;
b采用疊木支撐進行穩定。
?
③頂撐障礙物
a根據密度表評估障礙物的重量,選擇頂撐裝備;
b頂撐作業應避免障礙物周邊的構件發生位移;
④破拆障礙物
a狹小空間、密閉空間破拆障礙物應先檢測,后破拆,采取通風、降塵措施,避免使用機動裝備;
b在受困人員正面作業時應防止廢墟掉落;參照清潔破拆方法;
c在破拆過程中注意救援人員安全。
?
⑤建立繩索救援系統
繩索裝備、個人防護裝備、繩索技術系統
?
受困人員救出后,根據相應傷情及時進行醫療處置;救援任務完成后,整理裝備,有序撤離,根據情況返回大本營修整或前往執行下一任務。
?歡迎指正、補充、留言、探討。
?編輯|沐陽同學
視圖|源于網絡,侵權立刪
?來源:沐陽見聞錄(微信公眾號)?
廣東品瑞科技有限公司
Guangdong PinwillScience&Technology Co.,LTD地址:廣東省東莞市南城街道雅園中心路2號3棟304-305室
業務咨詢:13686183913/陳經理
電話:400 9620 331